跳到主要內容區
【台南訊】國立成功大學「2010年學生論壇--學生領袖VS大師-馳『成』」第三場「創作,用實踐豐富生活」,世界三大玻璃名家之一、琉園創辦人王俠軍與學生分享個人創作經驗、以及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看法及理念。他說年輕就是本錢,追求理想的過程中,首先設定幾個自己喜歡的、有開創性的方向,把它當作目標,並且投注熱忱,或許會走出一個不一樣的感覺。

 論壇主持人、成大藝術中心主任蕭瓊瑞介紹王俠軍大師,為琉園的創意總監及創辦人,被列為世界三大玻璃名家之一。2005年創辦「八方新氣」,不但為產業注入新思維,為美學帶來新體驗。他推崇王俠軍將台灣的玻璃創作推向國際舞台,並將台灣玻璃工藝帶入藝術的思維的重要人物,在海峽兩岸,甚至在整個華人的世界裡面,堪稱是一個改變歷史的人物。也是將文化與創意產業第一個成為上櫃公司記錄的創造者。

 王俠軍大師認為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、不管是玻璃還是陶瓷,都必須要和百年品牌競爭,應該思考如何去跨越差距兩、三百年的門檻與障礙。他認為在市場上面的差異化、區隔化,比較容易在市場上面找到出路。同時要不斷從中尋找區別,才能夠在鋪天蓋地的產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 王俠軍大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經營創業的經驗。他提到,百年的距離代表一個品牌。一個百年的品牌,也就是它的知名度。面對百年老店的距離,所面臨的包括通路、產品開發、團隊等等問題,所以應思索怎麼把時間和距離縮短,與百年老店平起平坐,能夠在市場上競爭。

 例如我們買東西的時候,常常會有所謂的品牌效應。買的不只是這個物件,買的是那個品牌背面許多可歌可泣、一路建立起來慢慢累積的動人故事。品牌背後有很多的文化,很多的歷史故事。可可‧香奈兒(Coco Chanel)當初於20年代從巴黎掘起,到現在拍成電影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
 王俠軍大師指出,文化創意產業需要通路,產業跟個人的工作是完全不一樣,它不是個人的事,而是一個團體的事,是一個公司組織架構的生態下面經營的一個事業。通路非常重要,因為通路擁有非常好的客層、非常好的市場。

 做工藝產業如果沒有好的通路時,比的是什麼,比的是價格而不是價值。在台灣,甚至在大陸,一堆人在做琉璃,可是他們在通路上面能夠賣多少錢?因為它的客層不對,可能人民幣五百塊就賣出。在如此惡性循環之下,永遠沒辦法提昇品質、提昇創意。

 再者,除了通路,很重要的是產品。百年老店的產品開發已經上百年了,一個成熟的品牌、一個著名的品牌、一個百年老店,你能夠想到的鍋碗瓢盆,看的用的欣賞的,它全部都可以完成。它在市場上累積非常多的經驗跟紀錄,知道什麼東西好賣,它百分之二十可能是新的、嘗試的,可是它又保持百分之八十成功的例子。可是我們現在完全是陌生的,不知道什麼是成功的?開發一個產品要花多少時間?要花多少錢?這些都是比百年老店不足之處。

 另外,所有的文化創業產業面臨到最大的問題、最嚴重的問題,就是沒有團隊。過去文化創業產業常常只有一個人會創作,卻不知道怎麼賣。可是文創產業是一個團隊的戰爭,有人專職負責開發、製作、管理、財務、行銷,林林總總都要往前走。

 王俠軍認為,台灣從農業時代到加工時代,然後到快遞產業,第四波文化跟經濟奇蹟可能是文化創意產業。可是文化創意產業到底要怎麼落實,這是我們常常要思考的問題。

 學生領袖李偉國向王俠軍大師提問,從「琉園」一直到「八方新氣」,您不僅是創辦人,甚至是創意總監,您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熱情去做這樣的一個東西,甚至把它變成您的事業?如果你不創作了,你的人生會變怎樣?

 王俠軍大師表示,在全球化的過程裡面,很多的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內容裡面,都被西式、被君子化。就像韓國歌改成國語歌唱你覺得好像是台灣人做的。可是傳統工藝透過雙手,能夠把在地的文化、民族的特質,比較高濃度的原味保持。不管是從事玻璃、瓷器的創作,我認為在市場上面的差異化、區隔,能夠讓我們比較容易在市場上面有出路。不斷尋找一些區別,才能夠跟那些鋪天蓋地的產品裡面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 至於創作,人生不太可能沒有創作。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不同的狀況,碰到不同的問題,不管是做創作、還是在生活、還是在課業上,會不斷碰到這樣的問題,都要想辦法去解決,包括人之間的交情、交往都會碰到問題。這些都不斷的在讓我們的思維、思考,要怎麼去突破,怎麼讓它更圓融。這就是創作,創作是無所不在。

 與會學生提的問題相當多,包括您都是在怎樣的環境或氛圍之下想到創作靈感的?工學院學生一貫追求科學,實事求是,但創作好像就是要天馬行空,大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增進我們的創作靈感?大師在經營事業當中遇過什麼挫折?有什麼樣的力量支持您再重新站起來?大師為了表現跟別人與眾不同,所以朝著沒有人的方向前進,過程一定是艱辛刻苦,您是怎麼走下去,讓自己獲得成功?如何確信自己走的路是對的?….等。

 王俠軍大師說,要從現在的環境、生態找出靈感,首要分析現在的環境與生態,必須做很多的功課,我是一個很用功的學生,我在玻璃轉瓷器的時候,花了很多時間不斷在紙上反反覆覆的做功課,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解決的答案。

 而創意的源頭,你要找到特殊性,後面還要很多文化的支撐。例如我在尋找新的靈感的過程時,我想讓東方的意境被別人接受的方法,就是把時尚感在物化的過程當中表現出來,這便是我們掌握的一個技術。

 王俠軍大師認為,不管是藝術家或是設計師,基本上他們會用一個策略來詮釋自己的內心,那這個策略的尋求,他本身就很多理性的分析,從市場面、整個大環境去尋找。我覺得理工科對我年輕時候的培養是非常有影響的,理工科的學習可以帶領一個團隊比較清楚的往前走。

 另外,我覺得科學家的感覺可能比藝術家還要敏銳,因為科學家要解決很多問題,他有那麼多研究領域,要研究哪一塊,一定要有很多感覺,只是我們可能是從美的角度,他們可能是從物理、數學的角度,或是從整個化學變化的角度去思考,其實都需要去感覺的,只是不同的表達方式,所以不要妄自菲薄。

 至於面對創作時的挫折,王俠軍大師坦承天天都有挫折,每天都碰到不同的挫折,比如說你做一個創意工業品牌,團隊的問題有時候比創作一個東西更難,在了解一個東西,進入到這東西核心的時候,有很多的磨合期,常常讓熱情不足的人,就半途而廢了,人的問題是一個挫折。怎麼克服,使命感或是理想性真的非常重要,理想性會讓你有點釋懷。

 創作不是一蹴可幾,創作必須持續不斷的做,熟能生巧,很多的作家,就算沒有靈感也要每天寫四千個字,然後放著慢慢沈澱,也許一開始只要六十分,但是慢慢累積到九十分,有時候靈感一出手就是八十分,然後點點滴滴逐步累積。另外,新的東西、新的概念,它的成功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七左右,就一百件可能有七件成功,卻有九十多件失敗,在學習成長過程裡面要去累積,要去自覺什麼是你最有自信的。例如我轉型玻璃創作,看起來是很突然的轉變,但其實我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工作,所以我知道這個材料我可以做什麼,大家都是從年輕、小時候,這樣十幾二十年都會累積我們人生的經驗與工作的經驗,所以去整理過往的經驗,你會發現有很強的能量在裡面。

 王俠軍大師也勉勵學生,年輕就是有本錢,理想是非常重要的,設定幾個你喜歡的、有開創性的方向,把它當作你的目標,並且投注熱忱,你會別開生面,走出一個不一樣的感覺。

 「2010年成大學生論壇--學生領袖VS大師-馳『成』」第三場「創作,用實踐豐富生活」與會大師為琉園創辦人王俠軍、學生領袖為土木碩一李偉國,學生來賓建築三張世琦,由藝術中心主任蕭瓊瑞教授擔任主持人。